《科創板日報》12月31日訊 日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實施《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其中明確,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裝備支撐和技術推廣取得積極進展,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在工業綠色微電網、船舶、航空、軌道交通等領域實現示范應用,形成一批氫能交通、發電、儲能商業化應用模式。培育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聚區,以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初步構建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
其中,重點任務包括:
加快清潔低碳氫替代應用。鼓勵煉化、煤化工、電子、醫藥等行業清潔低碳氫替代,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規模化提純等清潔低碳氫源供給水平。
有序提升氫冶金治理水平。加快氫冶金裝置及其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研發,推進高爐富氫治煉、氫基堅爐、流化床直接還原煉鐵等技術應用,發展純氫還原零碳高純材料。
大力發展氫碳耦合制綠色甲醇。開發清潔低碳氫與碳捕集、生物質等耦合制備綠色甲醇工藝技術,推進綠色甲醇示范項目建設。推進可持續航空燃料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
積極推動氫氮耦合制綠色合成氨。開發合成氨柔性生產工藝。鼓勵相關企業聯合推進綠色合成氨示范項目建設。探索推進綠氨小型化、分布式制取和應用。
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持續提升燃料電池、氫(氨)內燃機、車載儲氫裝置技術水平,支持氫能物流干線建設,在工業園區等場景開展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應用。高質量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持續推進“氫進萬家”示范工程。
穩步發展氫動力船舶、航空、軌道交通裝備。加快氫燃料船用發動機等核心技術研發,推動氫燃料動力船舶船型研發和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應用氫能軌道交通裝備,積極布局氫能航空關鍵技術研發。
探索發展氫電融合工業綠色微電網。鼓勵以市場化方式探索氫電融合的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可再生能源制氫、多元儲氫、燃料電池發電/熱電聯供、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實現區域資源統籌優化利用。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氫氣產量超3500萬噸,同比增長約2.3%,占全球產量1/3左右。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全球第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巨大。據有關單位測算,截至2024年6月,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突破10萬噸/年,規劃及在建產能約800萬噸/年。
實際上,今年以來,打造跨示范城市群氫能高速已經成為氫能交通領域政策發力點。
中信證券指出,部分省份推出的免除氫能車高速路收費的政策或成為氫能車輛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的關鍵因素之一,測算在免除高速費的場景下,購置補貼退坡后氫能重卡將比柴油重卡的年均TOC低2.6%。市場空間方面,預計高速場景下氫能貨運車輛滲透率有望在2025/2030年達到0.5%/2.5%,對應氫能貨運車輛的需求分別達到0.72/4.82萬輛。預計2025年或有更多區域加入氫能運輸走廊的開發和建設,協同效應有望推動氫能車普及提速。
分析師進一步表示,2025年氫能行業政策效果依然值得期待,氫能車有望在氫能高速運輸走廊的規劃下加速發展,節能降碳等政策標準提升或衍生出綠氫新的應用場景,帶動綠氫產業鏈和電解槽設備需求的增長。
長城證券認為,鑒于我國持續頒布的氫能源利好政策,氫能產業持續發展。上游電解槽招標項目持續增多,制氫投資力度加大,建議關注參與電解槽招投標的公司;中游制氫輸氫項目獲批增多,促進技術發展,建議關注具備輸氫能力的企業;下游政策持續扶持氫車應用,推動氫車設備更新,建議關注氫車應用領域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