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潮”將至,東莞逐浪高。2023年12月12日,《東莞市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稱《計劃》)印發出臺,提出以“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為主線,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氫能裝備先進制造基地與示范應用核心區為目標,實施研發創新水平提升、裝備制造業全鏈條培育、燃料電池汽車強鏈補鏈、產業生態培育、示范應用多元拓展等五大工程,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作為廣東省氫能發展的重要氫源供應地和氫能應用走廊的關鍵節點城市,東莞在裝備制造、交通物流、科技研發等方面平臺優勢突出。此次《計劃》重點打好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化、裝備自主化、示范多元化、產業集聚化等“四張牌”,為廣大氫能從業者指明方向,將助推東莞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功能完善、可持續發展的氫能產業生態。
展望2025年,東莞力爭推廣燃料電池汽車900輛,建成加氫站20座,建成5家以上氫能相關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集聚發展3家以上龍頭骨干企業、50家以上成長型企業。
練好“氫”功:
攻關“制儲運”及“八大件”核心技術
2025年建成5家以上氫能相關創新載體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對于進一步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以產業化為導向,東莞實施研發創新水平提升工程,提出以“制儲運”及“八大件”(氫氣循環系統、空氣壓縮機、電堆、雙極板、膜電極、催化劑、碳紙、質子交換膜等)為核心攻關加強關鍵技術研發,重點發展質子交換膜電解水、甲醇重整等制氫技術,加快研發高壓、輕質氣體存儲材料,提前布局液固儲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創新,實現核心技術與產品的自主可控,并創新科技專項支持方式,打造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支撐平臺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東莞將依托巨正源丙烷脫氫項目,加速推進氫氣提純和液化設備生產。圖為巨正源位于沙田的丙烷脫氫制高性能聚丙烯項目現場。受訪者供圖
目前,東莞市擁有數十家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氫能源相關企業及科研機構,在氫氣制取、燃料電池基礎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整車制造等方面有所布局。
聚“氫”成“鏈”:
加快發展加氫站配套設施
培育氫能裝備“小巨人”
氫能產業發展需攻克“卡脖子”問題。東莞提出實施裝備制造業全鏈條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氫能裝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優先發展上游裝備制造。
在加氫站建設方面,東莞將加快發展加氫站配套設施,加速壓縮機、儲氫罐、加注機、關鍵閥體和高壓件等關鍵部件產品國產化,降低加氫站建設和運營成本。
氫能裝備產品也將走向系列化、標準化、通用化。東莞提出,建立涵蓋氫能制、儲、運、加、用以及相關檢測等各環節標準體系,將進一步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和規模化生產的動力。
擴大“氫友圈”:
支持新能源產業基地先行先試
打造國內知名的“東莞氫園”
經過多年的產業培育和發展,東莞聚集了以氫藍時代、嘉裕碳素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核心技術能力的氫能企業,培育了巨正源、天佑、永強汽車為代表的氫能上下游企業,基本形成氫能的全產業鏈體系。
“氫友圈”正不斷擴大。東莞將實施產業生態培育工程,支持新能源產業基地先行先試,以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基礎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創新、氫能制儲運加產業等為重點,在基地和園區、麻涌港區、市內及跨區域運輸等場景開展港口氫能應用示范、氫能物流和運輸應用示范等重大工程,支持打造燃料電池技術應用的示范平臺,推動創新成果在基地孵化轉化,努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東莞氫園”。
2023年7月18日,東莞市氫能產業聯盟成立。
借力市氫能產業聯盟作用,東莞將推動聯盟成員與國內外技術領先的氫能企業、科研機構在企業合作、平臺共享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動,穩步推進氫能產品可持續應用與推廣。
挺進“氫”未來:
打造大灣區氫能物流中心和綠色示范港口
推動氫能應用多點開花
交通領域將率先刮起一陣“氫”風。東莞提出實施燃料電池汽車強鏈補鏈工程,以水鄉“氫燃料電池冷鏈物流示范項目”為推廣試點,有序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以冷鏈物流車、環衛車、重型牽引車等商用車應用為突破點和切入點,推進燃料電池汽車在港口、物流園區、重點產業園區等區域和長途貨運、城市配送、市政環衛、城市建設等領域示范應用,打造大灣區氫能物流中心和綠色示范港口。
氫藍時代與東莞多家冷鏈物流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推動氫能源冷藏車投入市場。
其他運營場景也將多點開花。東莞推進實施示范應用多元拓展工程,擴大氫能在無人機、船舶等領域的示范應用,還將試點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推動儲能一體化示范,拓展工業領域應用,探索氫能在新興及交叉領域應用場景,謀劃“氫能社區”“零碳工廠”設計和建設,推動氫能示范應用多元化。
接下來,東莞還將組建服務專班,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引育鏈主企業,加快編制出臺專項產業扶持政策,在關鍵零部件研發創新、氫能示范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一定補貼,強化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搭建銀—企對接平臺,蹄疾步穩奔向產業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