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夜/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久久影音先锋/国产欧美欧洲

[氫能燃料電池展]HFCE2025第七屆大灣區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及加氫站設備展覽會

時間:2025.11.14-16 地點: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

新聞動態

      累計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形成3.5萬公斤/天(1.3萬噸/年)燃料電池用氫氣制氫能力、滿足6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車運行用氫需求……日前,《廣州市氫能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1—2030年)》(下稱《規劃》)正式對外發布,為廣州氫能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制定“路線圖”和“任務書”。


  氫能產業被視為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代”。這種清潔高效的能源,除了在交通領域實現綠色減排之外,還可在鋼鐵冶金等較高能耗的工業上發揮重要作用,蘊藏著無可估量的巨大市場。


  在廣州,布局氫能產業的腳步未曾停歇。除了近期公布的《規劃》,《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已于2020年印發,計劃到2025年,初步建成氫能產業鏈,實現產值預計600億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氫能產業體系,實現產值預計2000億元以上。


  好風憑借力。頂層設計疊加市場機遇,廣州近年來先后培育了鴻基創能、雄韜氫恒、雄川氫能等一批在氫能領域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瞄準千億級氫能產業藍海,廣州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先機,傾力打造氫能產業鏈,同步推進氫能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人才、資本、市場支撐,不斷提高氫能產業發展水平,釋放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強勁發展動能。


  持之以恒練“氫”功


  廣州,正上演一個個“氫”裝上陣的故事。


  今年1月,在黃埔區,隨著一聲令下,十來輛綠色的泥頭車排布在工地現場,緩緩行駛開始作業,黃埔區推出首批氫燃料電池泥頭車,共有500臺氫燃料電池泥頭車投入運營;


  加入氫氣,只排出水。8月8日,廣州首批氫能環衛車正式在黃埔區“上崗”,只要4—8分鐘就能加滿氫氣,新海能源聯新加氫站也于當日正式投運啟動;


  8月19日,滘口加氫站在荔灣區滘口汽車站西南側舉行奠基儀式,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設計日加氫量為1000公斤,將滿足100—150輛各類型氫燃料電池車輛的加氫需求……


  近幾年來,廣州持之以恒練“氫”功,規劃布局氫能產業,更培育了一批在氫能領域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為廣州氫能產業的提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其中,鴻基創能致力于實現燃料電池膜電極的國產化、產業化,2021年,鴻基創能取得了膜電極產銷100萬片的成績。


  本地企業“氫”裝上陣之時,外企也在廣州“氫”車熟路。


  世界500強企業現代汽車氫能技術項目邁出韓國的第一落點就在廣州。其將海外首個擁有最先進技術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和銷售基地率先布局在黃埔。


  HTWO廣州作為廣東省重點項目,占地面積20.2萬平方米,總投資85億元,主要產品為氫燃料電池電堆與系統。其中一期項目投資16億元人民幣,計劃年底竣工投產,將成為一座集智能制造、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為一體的綜合型基地。


  企業加快布局,源于廣州的政策布局和真金白銀的扶持。


  早在2017年10月,廣州就發布了《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黃埔區列為試點區。2020年6月,《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提出將廣州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構建氫能全產業鏈,強調重點建設黃埔氫能產業創新核心區、南沙氫能產業樞紐、番禺乘用車制造及分布式發電研發基地、從化商用車生產基地和白云專用車生產基地。


  除了規劃,也少不了真金白銀的扶持。2019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市率先發布《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辦法》(下稱“氫能十條”),截至2021年6月依舊兌現補貼超1200萬元。去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又發布“氫能十條”2.0版,氫能項目落戶黃埔最高獎勵1億元,為廣州營造良好的氫能發展奠定了基礎。


  截至2021年4月,黃埔區作為示范區已建成加氫站5座。在公交、冷鏈、環衛等領域,廣州專用車、物流車、公交等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投放量近200輛,累計安全平穩運行超過160萬公里。2021年,廣汽集團已投放10輛氫燃料電池乘用車。2021至2023年黃埔區將投放500輛氫燃料電池自卸車。


  同時,廣州及周邊地區目前具有較好的氫氣制備條件,發展氫能產業的基礎良好,目前已有廣石化、廣鋼氣體、林德等氫氣生產企業。廣石化一期供氫能力為1500噸/年,廣鋼氣體供氫能力為1000噸/年,林德供氫能力為1000噸/年。截至2020年,廣州已經形成3500噸/年的供氫能力。


   全國競逐“氫”藍海


  氫能是新世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能源、清潔能源。“雙碳”背景下,氫能產業正在成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競相發展的新興產業。在部分領域,氫能已實現商業化應用。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


  發展氫能產業,已成為實施“雙碳”戰略、培育地方經濟新增長極的共識。在保障安全的首要前提下,以需求為導向鍛造氫能“產業軍團”,形成一股全球浪潮。從全國來看,已有包括北京、重慶、廣東、河南、陜西等在內近30個省或直轄市發布了“涉氫”政策。


  較為成熟的氫能產業鏈,是城市制定產業規模目標的底氣來源。在粵港澳大灣區,與廣州相鄰的佛山南海,發展已超十年的氫能產業尤為亮眼。


  早在2009年,佛山南海便成功引進廣順新能源電池空壓機生產項目,開啟了南海區氫能產業發展之路。經過超12年的發展,目前已匯集了清能股份、韻量燃料電池、濟平新能源等100多家氫能企業、科研院所及相關機構,涵蓋燃料電池及系統、核心材料與部件、整機研發制造等八大環節。


  今年初,總投資約100億元的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南海,將建設國家電投集團膜材料、碳紙華南地區唯一的氫能產業基地。在龍頭項目的引領帶動下,南海氫能產業的規模效應進一步釋放。


  佛山一路領跑,深圳也呈現厚積薄發之勢。今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來自深圳企業的氫能裝備頻頻出現在了冬奧場所、火炬運輸中,包括中集安瑞科提供的40多套氫能裝備、中集氫能為主火炬的傳遞提供氫氣管束集裝箱和配套車輛等。目前,深圳已聚集超過90家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布局的科技創新企業。


  《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顯示,展望2035年,深圳市氫能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氫能產業體系。


  “氫能將在未來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徐春明此前公開表示,氫能有助于推動傳統能源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推動能源動力轉型和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同時還是實現各種能源之間高效轉化的理想媒介,實現傳統化石能源清潔化的有效途徑。


  壯大廣州“氫”力量


  從廣州乃至全國來看,氫能產業仍是“新興事物”,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不可忽視的是,身處“先鋒隊”的廣州依舊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規劃》中提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氣態氫運輸方式存在較大的瓶頸,單車最大運送能力僅為300公斤,且經濟運輸半徑通常不超過150公里;液態氫、有機質儲氫及固態儲氫技術尚待突破,這些都將制約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氫能基礎設施投資額大,《規劃》提到加氫站設備投資相對較高,部分關鍵設備仍需進口,一座日加氫能力為1000公斤的加氫站,估計投資額約達1000萬—1500萬(不含土地費),如按照商業用地實施加氫站建設,成本會更高,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氫能基礎設施社會投資的積極性。


  為了確保廣州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規劃》以白云、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等區為重點,結合其余各區實際情況,進行氫能基礎設施布局。其中,白云區和黃埔區規劃建設氫能基礎設施數量最多,分別為52座和47座。


  《規劃》實施后,廣州市將建成北、中、南三大供氫中心,以60公里最優供氫距離考慮,能夠保證基本覆蓋整個廣州市,進而有效地降低氫氣運輸成本。與此同時,廣州市也將基本形成較為全面的加氫站網絡,覆蓋市內主要干線。


  聚焦基礎設施不足的行業痛點,《規劃》的出臺彰顯了廣州深化氫能在交通場景落地的決心。今年5月開始施行的《廣州市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通過資金配套扶持、金融貸款扶持、用地政策支持等手段,推動加氫站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為氫能源汽車上路運行創造更適宜的環境條件。


  “十四五”時期,廣州還將進一步提升氫能生產和消費能力。《廣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將依托廣州石化氫氣生產能力,建設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支持煤電企業發展煤炭分級清潔燃燒及制氫、熱電聯產企業發展甲醇熱解制氫等項目,推動華潤潤州電廠制氫及加氫站項目、廣州供電局黃埔氫電一體化低碳示范項目、珠江電廠制氫站等一批氫能制備項目建設。


  超前布局、完善鏈條、健全保障,廣州氫能產業正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版權所有:HFCE大灣區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及加氫站設備展覽會??粵ICP備2023135554號-2           參展熱線:15001111501

網站建設技術支持:會天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