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高新區正式發布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辦法(“氫能10條”),從搶占新能源產業布局的戰略高度,在政策層面將氫能產業確立為該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領域。
其背后,是該區緊盯關鍵技術、關鍵環節的果斷取舍,以及對領軍人才、重點項目的耐心儲備。在精心的布局和引進培育下,廣州高新區已初步形成了有核心環節產業化項目建成、有院士工作站落戶、有加氫站建成、有氫燃料電池物流專用車輛運營的格局。劍指“中國氫谷”,廣州高新區在氫能產業發展上拉開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氫能10條”全產業鏈精準出擊
“氫能10條”從投資落戶、研發機構認定、行業協會、產業園、加氫站建設運營、資金配套、貸款貼息、風險投資等方面對氫能產業給予全方面扶持,在關鍵環節上精準出拳,率先在全國實現全產業鏈扶持,綜合扶持力度全國最大。
“自打‘氫能10條’第一稿出來,上門尋求合作的企業可以說是呈幾何級增長。”鴻基創能首席執行官、董事鄒渝泉表示,作為該區首個落戶的氫能項目,鴻基創能參與了該政策的征求意見過程。對氫能產業鏈的中上游而言,該政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對終端市場的培育,“把加氫站的建設成本降下去,把用氫成本降下去,把基礎設施搞上來,鼓勵大家把氫用起來。”鄒渝泉說。
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氫能應用示范是打開市場大門、推動產業成熟的重要路徑。“氫能10條”對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給予雙重補貼:在廣州高新區已有“綠色10條”對氫能應用示范項目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的基礎上,針對加氫站的建設運營專門設置了扶持政策,根據建成時間和日加氫能力,分時段、分檔次給予加氫站建設最高600萬元補貼;對加氫站運營給予最高20元/千克的氫氣加注運營補貼。
此外,針對氫能產業整體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企業規模小、融資不易等現狀,“氫能10條”對新落戶的氫能重大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給予1 億元獎勵;對氫能企業或機構通過商業銀行或融資擔保的方式獲得的用于生產或研發的銀行貸款,每年每家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貼,補貼期為3年;對首次獲得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種子期、初創期的氫能企業,每家企業最高獎勵500萬元。
為了推動突破相關技術發展,“氫能10條”對經國家、廣東省認定的氫能研發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的獎勵。
為鼓勵項目集聚、抱團發展,經認定的氫能專業園區還將享受一次性獎勵、運營補貼、招商獎勵和入駐機構租金補貼四重扶持。氫能行業協會也將享有最高百萬元的運營補貼。
項目、人才引進直指產業鏈關鍵環節
今年3月,鴻基創能發布了膜電極產品HyKey1.0,生產成本比目前市場主流的膜電極至少低30%,實現了膜電極這一氫能技術產品的國產化,填補了國內高能量密度膜電極產業化空白。
類似的故事在廣州高新區不斷上演。世界頂尖燃料電池專家葉思宇在該區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氫能創新中心暨院士工作站,設立了廣州氫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獲廣東省科協批準設立院士工作站,帶領團隊在燃料電池低鉑催化劑、電解水制氫、燃料電池核心組件和電堆測試、車用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方向上開展研發突破。另外,中德氫能源創新研究院正加快組建,將構建起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技術合作及引進機制,加快推動“鏈條式”引進德國有關氫能技術。
今年8月28日,廣州高新區灣區氫谷和黃埔氫能創新創業中心兩大氫能產業園同時動工建設,前者將建設氫能產業集聚中心、研發設計中心、市場運營中心、檢測檢驗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等五大中心,目前已簽約引進11個產業項目、國內外頂尖研發團隊和技術人才;后者將引入廣州市中德氫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高精尖”氫能龍頭企業和團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氫能創新驅動核。
頂尖專家與產業化團隊接踵而至,向關鍵零部件、核心生產環節發起攻城拔寨,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涵蓋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與質子交換膜、車載氫系統與加氫設備以及整車制造的產業鏈正浮出水面,廣州高新區發展培育氫能產業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
按照廣州高新區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氫能產業示范效應,形成完善的氫能產業鏈,氫能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我相信廣州高新區將成為推動氫能產業的重要窗口。”鄒渝泉表示。
謀劃“氫能+5G+4K”
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線路
從氫能終端應用的角度來說,交通及工程物流是兩大主要需求領域,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具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擁有大量化工副產氫,而廣東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也將帶動氫燃料汽車的發展。
廣州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占廣州市40%,是廣州市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戰場。截至目前,該區新能源產業總體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為該區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去年,廣州高新區被列為廣州市惟一加快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運營示范區,同年獲批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
2018年黃埔馬拉松期間,由該區雄川氫能提供的廣州市首批氫燃料電池物流車C位出道、首次亮相。目前,這批車輛駕駛里程已累計超過20萬公里。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氫燃料電池特種車輛……在這里,您將有機會見識各種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國內首款氫燃料電池密封式桶裝垃圾車已完成車型公告并進入市場,目前正在開發的9T、18T氫燃料電池灑水車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氫燃料電池壓縮式垃圾車、餐廚車、路面養護車等其它環衛專用車將陸續面市。
此外,廣州高新區正推進“氫能+5G+4K”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運營,市民有望今年年底在園區內親身體驗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線路。
明年年底建成5座加氫站
氫被視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使用后只排放水,是非常清潔的能源。其密度小,擴散快,相比汽油、天然氣泄漏后下沉積聚在地面,氫氣迅速向上揮發,當氫氣濃度小于4.0%或大于75.6%時,即使遇到火源,也不會爆炸,其安全系數比汽油、天然氣更高。
以廣州高新區知識城新南加氫站為例,加氫能力每天500千克,一臺裝載10.5公斤氫罐的8噸物流車,加滿氫氣只需5-8分鐘,續航里程350公里。據了解,目前氫燃料電池車的加氫成本為30-70元/千克不等,相比汽油、天然氣仍不便宜,技術的成熟度、氫能源的運輸成本、加氫站的網點密度都是關鍵。“對加氫站建設和運營的補貼,最后都會讓用戶受益。”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姚麟峰表示。
目前,廣州高新區已建成西區東暉加氫站、知識城新南加氫站,科學城蘿平路等加氫站項目正在推進。該區力爭到2020年底建設5座加氫站,形成覆蓋北、中、南的全區網絡,為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搭起堅實的氫氣保障網絡。廣州高新區的加氫站還將與深圳、云浮、河源、佛山等地加氫站建立聯盟合作,輻射廣州市及珠三角地區,共同搭建完善的大灣區氫能源供給網。